常德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tougao@newscd.com.cn
常德新闻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常德新闻网> 新闻> 看点观点>正文内容
  • 北京水资源告急何以还能安之若素
  • 2014年06月22日来源:金羊网

提要:有数据显示,目前,北京人均生活日用水量为210升,约为德国人均日用水量的1.73倍。尴尬的是,北京极度缺水,而德国却是水资源丰富。德国人用水少的背后,是德国政府对于环保意识、节约用水意识的重视以及德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节约用水。

祝振强

最近几天,北京罕见地迎来了多次降雨天气过程。晴朗的天空,转瞬阴云密布,随之狂风暴雨、电闪雷鸣。日前的一场降雨,北京市多个监测站监测到的降雨量均超过50毫米,一些地方的降雨量更是达近百毫米。

频繁的降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降雨对于干旱少雨、极度缺水的北京来说,却无疑是件好事。莫说不过是连续下了一周的雨,就是再下上七七四十九天,恐怕也不嫌多。

实际上,眼下的降雨,杯水车薪,远远不能有效缓解北京严重的缺水状况。最新数据显示,北京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水资源不足200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0以及全世界平均水平的1/40。有关人士言:这种水资源状况,甚至不如以干旱著称的中东、北非地区!

从1999年起,北京市开始超采地下水,每年超采地下水约5亿立方米。十几年后的今天,北京地下水位已经下降了近13米,地下水储量减少65亿立方米。而今,在北京市一些地方的地下,已经形成了面积约1000平方公里的地下水漏斗区。显然,超采带来的严重隐患不容小觑,这种饮鸩止渴的做法,已很难持续。用“燃眉之急”来形容北京市的水资源状况,一点都不为过。

北京市的严重缺水,固然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人口膨胀的因素在其中,但是,也应该看到,工业、农业用水的大量浪费以及人们普遍缺乏节约用水意识、随意挥霍浪费水资源的生活方式,也是造成北京市水资源状况若此的一个重要因素。有数据显示,工业用水方面,跑冒滴漏、蒸发等造成的浪费,占全部用水的四成左右;农业用水有近六成全都流失掉了;洗浴行业造成的浪费更是惊人,仅此一项,每年就要消耗8160万吨水,相当于41个昆明湖大小;北京市每年至少要用掉650万吨的水洗车,其中大部分是自来水。

毋庸讳言,长期以来,我们的一些工业生产项目粗放、简陋、落后,浪费了大量资源,包括水资源。仅以不划算的大量水资源投入而言,产出的几许经济效益又算得了什么?然而,面对严重的缺水局面,我们并未看到北京市工业领域在节约用水方面有什么大动作。实际上,大多数节水技术就是节能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环保技术、循环经济技术。我们期待,随着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以及环境治理步伐的加快,北京的水资源极度匮乏状况能够得以改观。

农业用水亦如是。既然农业用水有近六成流失,为何不立即着手进行整治?显然,农业灌溉节水,不能只是作为一项小科技、小发明来看待,应把它上升到节约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

而今,在北京街头,洗浴场所随处可见。单就浪费水资源而论,北京市是否就该对洗浴场所严加规范、限制?坐看浪费大量水资源的“洗浴”享受渐成时尚,任凭洗浴场所的水“哗哗”流淌而去,这很难说是一种负责任的行为。再有,洗车既然如此浪费,能不能杜绝人工洗车、杜绝使用自来水而规定只能用中水洗车?做到这一点,恐怕不是十分困难吧?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的内心里,实则并没有节约资源的意识,没有养成节约用水的习惯。在这方面,确乎需要下大力气加以灌输、培养。实际上,节约资源的意识以及节约用水的习惯,就是一种现代意识,一种文明生活方式;这还是一种“觉悟”,需要一定思想境界方可为之——节水不单只是我们个人节省开支,更多是出于为旁人计、为社会计、为未来计,出于对水资源真心的爱护、珍惜。

有数据显示,目前,北京人均生活日用水量为210升,约为德国人均日用水量的1.73倍。尴尬的是,北京极度缺水,而德国却是水资源丰富。德国人用水少的背后,是德国政府对于环保意识、节约用水意识的重视以及德国人在日常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节约用水。

这些年,德国开始逐步淘汰浴缸,改用淋浴,且淋浴头使用特殊的节水喷头;德国的公共卫生间都有节约用水的提示标语;抽水马桶用节水型,厨房里的水龙头都装有节水装置。德国立法规定,新建小区,无论是工业、商用还是居民区,都要设计雨水回收利用设施,否则,政府将征收雨水排放设施费和雨水排放费。

以往,一说到缺水,我们马上想到南水北调,想到把自来水提价。想想看,面对有形、无形的“漏斗”,面对对水资源匮乏的麻木不仁,南水北调真的能一劳永逸吗?水价一涨再涨,真的就能达到节约用水的效果吗?

水是万物之源。水资源告急,是社会经济、社会生活的最大隐患,不可等闲视之。政府部门应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以化解未来之忧,不能总是在什么关口上卡脖子。一筹莫展或撒手不管,都不是负责任的行为。

想想看,前述德国人的做法,很新鲜吗?很难学吗?我们何以不能一板一眼地效仿,一招一式地学习?



责任编辑:薇薇
热点推荐更多
    还没有任何内容!
文章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