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重点新闻门户网站
投稿邮箱:tougao@newscd.com.cn
常德新闻网
正在加载数据...
当前位置:常德新闻网> 汽车> 车企品牌>正文内容
  • 评论:进口车降价空间究竟有多大?
  • 2014年06月30日来源:国际商报

提要:央视“200万宝马”的报道,把进口车的高价、“暴利”这个古老的话题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个问题争了好几年,该说的问题貌似都说了,但至今没有个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接受或认可的结论。小季试图向老边追究进口车高价的“终极”原因。

央视“200万宝马”的报道,把进口车的高价、“暴利”这个古老的话题再次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这个问题争了好几年,该说的问题貌似都说了,但至今没有个让所有利益相关方都能接受或认可的结论。小季试图向老边追究进口车高价的“终极”原因。

小季:上次和您聊进口车“国民价格”的问题后,不少网友认为您通篇都是在为黑心厂家和经销商辩护。

老边:厂家是否“黑心”从来就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实际上亚当斯密早在200多年前就说过这个问题。所有的商人都追求利润或自身利益最大化,无论是国企、私企、中企、外企,还是合资企业;可以高价出手的,绝不会廉价出售,只是采用的手段和方式不同而已——聪明或笨拙,合法或非法,道德或不道德;当然爱好亏本买卖的也有,比如慈善家,特斯拉的马斯克是不是现在还看不出来,还有就是那些试图通过低价倾销打击甚至消灭竞争对手,获取市场垄断地位的商家。

所以,商家“黑心”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预设前提。你无法改变商家的这个本能,只能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利用这种本能,来造福消费者。所以,问题的关键不是商家是否“黑心”,而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能不能真正起到调节作用,会不会失灵,而政府那只既看得见、又看不见的手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进口车高价是个行业现象,把原因归于商家“黑心”,于事无补。

小季:还有网友说,我们只拿德国产的宝马750LixDrive说事,来证明刨去海关综合税后,德国与中国的价格差不多。但为什么不说宝马X5、X6和奔驰ML,它们是在美国生产的,美国价格就是它们“国民价格”,为什么不比较一下?

老边:这三款美国产的豪华车,还有央视去年点名“暴利”的英菲尼迪JX都被中国征收过反倾销反补贴“双反税”,税率在2-34.4%,时间是从2011年12月到2013年12月。换句话说,它们在中国以低于美国市场价格,或低于向第三国出口的价格,或低于成本价2-34.4%的幅度倾销,所以该罚。现在,对它们还有相当一批美国产进口车的“双反税”刚刚取消,就一口咬定它们黑心暴利,非要让它们降价,之后再反过来揭露它们低价倾销,再加上一个“双反税”,是这个逻辑吗?

小季:我们讨论过进口车价格高的原因,主要集中在这几个方面:一是海关综合税率过高,全球名列前茅;二是在中国的经营成本过高,最近,我一个德国零部件企业底特律分公司的朋友私下说,每年全球各区域销售业务对比中,中国市场的销售成本最高,可能跟腐败也有关联;三是进口车品牌独家总代理涉嫌垄断;还有就是您说的,归根到底,在成本相对固定的情况下,对价格、利润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可这最后一点,您还没有和我展开说过。

老边:四个原因中唯一不大靠谱的,是独家总代理涉嫌垄断这一条。我们以前讨论过,你在《国际商报》上也写过不错的报道(“北奔‘双限’与反垄断无关”,见2011年4月8日《国际商报》)。这里主要说第四条。你的问题是?

小季:既然是市场最终决定进口车价格,而且进口车市场是多品牌自由竞争的,那价格应该越来越低才对呀?总不能说长期以来进口车高价的状况是由市场决定的吧?

老边:现实是海关综合税率的确太高,受制于中外制度和文化差异,进口车销售成本也的确过高。如果这两个因素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话,那么,所谓自由竞争也只能是在这两个因素基础之上的自由竞争,换句话说,如果这两个因素把进口车价格指数定在100,那你的价格只能在100上下波动,在这个范围内,品牌之间的竞争和产品的供求关系决定价格。

小季:您觉得这种竞争够充分吗?

老边:应该说比较充分。首先,该来的品牌都来了,没有拦着谁,不让它加入竞争。也没有《反垄断法》所指的“占有市场支配地位”三种情况:一个品牌占有一半的市场份额,抬高车价;两个品牌占有2/3的市场份额,合谋抬高价格;三个品牌占有3/4的市场份额,联手哄抬车价。

小季:既然竞争比较充分,为什么还有加价销售的情况,这是最招人恨的?

老边:加价的原因一是一些小众车型的细分市场上,竞争者很少,竞争不那么激烈;二是一些全新车型需求旺盛,但供应量不足;三是我们曾经说过的,中国对汽车的渴望被压抑太久,爆发起来后需求过旺,厂家跟不上。这些因素在不同的时候,都会导致经销商加价销售,跟“黑心”无关,跟法律有关,比如,加价收入是不是纳税。

小季:供不应求是不是也有厂家搞饥饿营销的原因?

老边:饥饿营销不是没有可能,但更可能的是趁需求旺盛赶紧狂捞一把。新的、好的车型,全球都抢,中国区总代理能多拿来一些是本事;老的、差的车型,全球都嫌弃,总部只好向各地总代理压库,搞所谓“好赖搭配”。挑肥拣瘦,讨价还价,这是进口车总代理和厂家全球总部博弈的永恒主题,总代理和经销商之间也如此。所以,那些以进口车为主业的总代理大都由外籍高管主导,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凭借自己在总部的人脉和共同语言与总部沟通,为中国业务争取更多稀缺资源。

小季:我这次调查的结果,在捷豹路虎经销商那里的确是路虎加价,捷豹降价。而且,央视报道中还说到捷豹路虎总代理对经销商的一个霸王条款:捷豹路虎经销商要承诺每季度从捷豹中国总经销商购买和销售最低数量的捷豹品牌汽车,和捷豹配件及附件,如未达成一致,最低数量应由(捷豹)中国总经销商确定……不管这个条款够不够霸王,起码说明,捷豹卖不动,总代理要压库。同是一家的产品,为什么路虎就没有这个问题?

老边:路虎是SUV,需求增长最猛,竞争对手也相对比较少,品牌也很强势。捷豹路虎两个品牌是一家,你不能说经销商在这边加价卖路虎就是“黑心”,转脸在那边降价卖捷豹就是“厚道”。其实他就是一商人,面对的是无情的市场,加价卖车,客户买了也要骂;降价卖车,客户买了也不会感恩戴德,甚至可能怀疑自己是不是受骗上当——买了一款滞销车,或听说还有更便宜的。

小季:但总体上看,进口车还是很有钱可赚的。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想做经销商。

老边:是的,但风险也不小。2012年底,某豪华品牌一款车型全球过剩,总部向中国总代理压库,正赶上中国豪华车市场减速,结果严重滞销,经销商资金链吃紧,被迫出血甩卖,导致整个豪华车市场一场恶性价格战,结果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三大豪华品牌经销商都出现亏损,其中一家品牌大面积亏损,另一家亏损面占一半,还有一家出现了史无前例的亏损,总代理被迫出钱解救,并减少压库,其中,亏损面最大的一家品牌用了近一年功夫才把经销商盈利面提高到一半;直到现在,三大品牌的经销商还有不少亏损的。只是这些品牌对此不那么自鸣得意罢了。这说明,需求增长缩减已经使供求关系发生了很大变化,竞争已经相当充分而且更加激烈了,未来,总代理和经销商要想活得好,就看他能不能在降低销售成本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了。

小季:市场增速缩减,竞争更加激烈,进口车会不会降价?

老边:进口车降价是必然的,但厂家、总代理和经销商压缩成本的空间有限,而占车价总成本最大的那块——海关综合税目前看来是不可压缩的,所以降价的空间有限。当然,如果你再给进口车来一个反倾销,降价也就废了。

小季:为什么不把海关综合税降下来,让更多人享受低价进口车?

老边:想象一下,现在这么高的价格人们都趋之若鹜,一派“钱多人傻”的景象,如果取消海关综合税,同时不做数量限制,结果会怎样?顶端车型的价格有可能下降1/3甚至更多,中大型、中型、紧凑型和小型豪华的价格会依次往下砸,很多人都能买得起了,但另一方面进口车砸国产车,合资车砸自主车,该国产的车也不必国产了,政府干吗?自主品牌怎么办?

亚当斯密说,消费是所有生产的唯一归宿和目的。但在中国,产业比消费者更重要,所谓产业就是指自主品牌。你有没有注意到,前一段在那些专家之间关于整车合资企业股比开放的争论中,没人提到消费者,问题都是要不要保护企业,保护哪类企业,保护汽车行业与其他行业或所谓“国家利益”的关系,保护到什么时候之类的,就是没消费者什么事。

所以,这远不是一个理想的自由竞争市场。在这里,市场的手固然在起作用,但政府那只看得见或看不见的手作用更大。(何仑)



责任编辑:薇薇
文章排行榜